套用今天時髦的術語,二十年代正出現了“一片革命的大好形勢”。一九一九年的“五四運動”,重心雖然放在文學革命上,提倡“文學的革命,革命的文學”,由“五四”引發的社會革命和政治革命,其光芒卻更勝于文學運動。陳獨秀領導的馬克思主義小組,先在上海出現。一九二一年的七月,中國共産黨在上海誕生,并召開、唐瑞福合著《蔣介石的故鄉》,發表于一九八三年香港《大公報》。[5]毛思誠著《民國十五年前的蔣介石先生》,一九三六年一月初版[6]參閱丁依著《蔣介石婚姻生活考》,香港《南北極》月刊、陳忠人著《紀念外婆—陳潔如》,香港《百姓》第49期。[7]蔣經國著《我在蘇聯的生活》。密歇根大學圖書館藏有此書。[8]同[6]。[9]同[2]。[10]馬彬著《轉型期的中國知識分子》,香港亞洲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。馬彬另一筆名南宮博,專寫曆史小說著名,他的論著,其實遠勝過他的小說。----3孫逸仙大學中國一向以“中華文化,源遠流長”而傲視環宇,因而産生出天朝文化中心論的驕傲和優越感。最明顯的一個事實,我們祖先把國名定為中國,自許為宇宙的中心,它的周圍則是蠻夷之邦,化外之民,即使到今天,稱洋人仍是洋鬼子,而非平等待之。不錯,數中國兒千年的曆史,它有過輝煌期,也有過衰落期。唐代萬邦來朝,我們的東鄰日本,甚至派遣大量留學生,乘風破浪,到長安拜師入學。絲綢之路,首啟外貿之端。曆史是一面鏡子,同樣是一個沉重的包袱,自視甚高的結果,适應性就比較差,對任何外來文化,悉采鄙夷峻拒的态度。鴉片戰争以後,帝國的假面具拆穿了。後代子孫,為祖先們的驕傲和偏見,付出巨大的代價。繼外侮日甚,有識之士覺醒到,非堅甲利兵,不足以保中華于不墜。接着倡“自強運動”,以張之洞為首的士大夫喊出“中學為體,西學為用”的口号。且在這個指導原則下,派青年士子,出洋留學,大搞洋務運動。留學的目的地,始則歐美。受甲午戰敗的刺激,鹹認日本的“明治維新”,值得我們效法,改去東洋。一時留日的風氣,取代留英、留美的熱潮。蔣介石、閻錫山、張群等選擇日本,正說明當時的風向。俄國十月革命成功,馬克思主義如洪水般傾瀉,開青年人向往蘇聯的濫觞。最初隻有瞿秋白等俄文專修館的學生,首途赤都,稍後,劉少奇、李立三、秦邦憲等革命青年,個别或集體的,奔向紅朝。待蘇聯在華的勢力,扶搖直上,留學蘇聯的吸引和一号召,頓成時尚。
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,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。
相鄰推薦:躍馬西涼 重生腳踏實地 特殊玩家 離島GL 用毒高手在現代 夜寵為妃+番外 (秦時明月同人)秦時明月之劍問長生 穿越之王的逃妻 靈氣稀薄我卻成修真大能林峰林瑤 富人的完美生活在大都市裡真美 隻有我懂他的柔情+番外 少年江湖之童璟 網遊之至尊盜神/網遊之俺是小偷 混在五代當軍閥 末世:開局推倒病嬌校花 無良家教 極品丹王都市歸來 無盡物語:起始于型月 鐵血殘明之南洋崛起 (清穿同人)重生附送大禮包